门口的野蛮人:Wormhole搅局LayerZero父子团聚

最近,加密货币的跨链世界发生了一件大事:LayerZero基金会想要用价值1.1亿美元的代币,把自己当初创造的跨链桥项目Stargate重新买回来。本来这事儿看起来挺顺理成章的,毕竟是"父子团聚"嘛。

但是戏剧性的一幕出现了——LayerZero的老对手Wormhole突然跳出来,说这个价格太低了,准备出更高的价钱来抢夺Stargate!一时间,这场内部收购变成了公开的竞购大战,让我想起了电影《门口的野蛮人》。

这不仅仅是一桩简单的收购案,它标志着加密行业正式进入了"并购时代"。以前大家主要拼技术、拼用户,现在开始玩起了资本运作。更重要的是,这次事件让我们看到了DAO治理在真金白银面前的真实表现,以及去中心化理想与商业现实之间的微妙平衡。

LAYERZERO为什么要"带桥回家"?

要理解这场收购战,我们得先搞清楚LayerZero和Stargate之间的关系。简单来说,Stargate就是LayerZero的"亲儿子"。

血浓于水的父子关系

LayerZero定位自己是一个跨链的消息传输协议,想成为区块链的TCP/IP。它并不是专门针对跨链的资产转移场景,例如以太坊DeFi项目通过LayerZero实现跨链治理投票,游戏开发者用它同步多链游戏状态等。

2022年3月,LayerZero团队推出了Stargate Finance,这是一个建立在LayerZero协议之上的跨链资产转移应用。它聚焦最实用的资产跨链转移场景,为LayerZero生态引入了巨大的资金流和 用户量。说白了,Stargate就是LayerZero技术实力的"样板间",用来向市场展示自己的跨链技术有多牛。在这个版图中,Stargate的地位独一无二——它不仅是LayerZero团队亲手打造的核心产品,还是网络流量的主要贡献者之一,是LayerZero的“前端产品”和“摇钱树”。

不过有意思的是,虽然是一家人,但LayerZero当初刻意让Stargate保持了"独立":有自己的DAO、自己的代币STG、自己的治理结构。这在当时是出于合规考虑,也符合当时去中心化的潮流。但是,虽然名义上独立,实际上Stargate基金会的董事会里,一半成员都是LayerZero指派的。用社区的话说:"Stargate就是LayerZero,LayerZero就是Stargate"。

但是这种分离也埋下了今天收购的伏笔。

为什么偏偏是现在?

LayerZero选择这个时候出手,主要有几个考虑:

  • 业务爆发式增长:Stargate的数据非常亮眼。仅仅2025年7月,它的跨链交易量就达到了40亿美元,比去年同期暴涨10倍!自上线以来,累计处理的跨链转账超过700亿美元,其国库资金高达约9200万美元。这样的成绩让LayerZero意识到,Stargate已经成为跨链基础设施的战略要塞。特别是在本轮RWA、稳定币热潮中,对于高效、安全的跨链基础设施的需求旺盛,LayerZero也认识到要在本轮RWA热潮中占据一席之地,就要牢牢抓住Stargate这个跨链界的明星产品。
  • 消除内耗,提高效率:虽然Stargate与LayerZero的管理层是高度重叠的,但是为了体现自己对区块链"去中心化"核心价值观的尊重,"治理决策"这些表面文章还是要做一做的。但是真投起票来,代币分配上的不同造成立场分裂。LayerZero Labs曾多轮融资引入机构投资人(a16z、红杉等),团队和投资人占有比例高;Stargate的STG最初通过拍卖售出部分,代币分配更分散,散户声音更强一些。LayerZero的CEO Bryan Pellegrino直言不讳地说,管理两个独立的实体太麻烦了,各种日常小决策的协调成本让团队分心。不如合并,这样可以"跑得更快,产品迭代更快"。
  • 抄底好时机:从投资角度看,现在收购Stargate简直是抄底。STG代币从2022年初的高点4.14美元,一路跌到现在的0.1-0.2美元区间,跌了95%以上。LayerZero给出的收购价每枚STG约0.1675美元,虽然略高于市价,但相比历史高点简直是白菜价。
  • 防范竞争威胁:LayerZero显然不想让自己培养的Stargate被别人抢走或者倒向竞争对手。事实证明,这个担心不是多余的——Wormhole的介入就是最好的证明。
  • 垂直整合:就像苹果既做硬件又做系统一样,收购Stargate相当于LayerZero要从"中立平台"转向"垂直一体化"策略。LayerZero想要同时掌控底层协议和上层应用,将LayerZero从纯通信协议升级为通信+流动性综合平台,在业务版图上补齐关键一环。

1.1亿美元:这个价格合理吗?

LayerZero的收购方案看起来挺简单:用1.1亿美元等值的ZRO代币,按照1 STG = 0.08634 ZRO的比例,把所有STG代币换掉。一旦收购完成,Stargate DAO就解散,STG退出历史舞台,Stargate未来的所有收入都用来回购ZRO代币。

估值争议的核心

但是这个报价一公布,就引发了"价格太低"的质疑声。为什么这么说呢?

Wormhole在Stargate社群中发表公开信,其中一针见血地指出:Stargate的国库里有约9200万美元的现金和以太坊等流动资产!按1.1亿美元的总报价计算,LayerZero实际上只用了大约1800万美元的净成本(1.1亿 - 9200万),就想买下Stargate的整个业务

更何况,Stargate的业务还在蒸蒸日上:2025年7月单月交易量40亿美元,总锁仓价值3.45亿美元,年化协议收入约200万美元。LayerZero此报价几乎只相当于把Stargate的净资产付钱买下,却未额外为其未来业务估值付溢价,等于按净资产收购一个高速增长的生意

有人以Axelar市值类比推算Stargate至少价值4.5亿美金以上,这样看来,1.1亿的价格的确有点"占便宜"的味道。

治理过程的"利益冲突"疑云

更让社区不爽的是,这次收购存在明显的"利益冲突"嫌疑。Stargate基金会董事会一半成员是LayerZero指派的,这让很多人怀疑,无论社区怎么投票,这个提案都会通过。

虽然LayerZero团队承诺所有内部人员的STG都不参与投票,但"内部交易"的感觉还是让社区很不舒服。

修正案:给长期支持者的"甜头"

面对质疑,LayerZero迅速做出了调整:在合并后的前6个月,Stargate总收入的50%继续分给那些长期质押STG的用户(veSTG持有者)。这一招非常有效。虽然总价没变,但通过照顾最忠诚的持有者,新提案获得了压倒性支持,最终支持率达到88.6%。

这个过程很有启发性:在DAO治理中,安抚核心利益相关者比单纯提高价格更重要。那些长期质押的用户代表了项目的铁杆粉丝,他们的态度往往决定投票结果。

WORMHOLE强势搅局:意在何为?

就在LayerZero和Stargate的收购投票进行得热火朝天时,2025年8月21日,Wormhole基金会突然发难,公开表示LayerZero的报价"严重低估了Stargate的价值",准备提出"更高的报价",并要求暂停正在进行的投票5个工作日。

WORMHOLE的多重动机

Wormhole此举可谓"一石多鸟":

战略收购:同处跨链赛道,Wormhole与Stargate实现跨链资产转移的方法完全不同,各有优劣:

  • Wormhole采用的是典型的锁定-铸造(Lock-Mint)桥模型。用户在源链将资产锁定在智能合约中,然后Wormhole跨链验证后在目标链铸造出等价值的包装代币(如Wormhole版USDC)。若用户想回到源链,则烧毁目标链的包装代币,触发源链合约释放原生资产。此模式下,每种跨链资产都会产生一个对应的包装资产(例如Solana上的ETH其实是Wormhole铸造的weETH)。Wormhole的锁定铸造模式资本效率更高——不需要多链预置巨额资金,只要有用户自带资产锁定即可桥出等量资产;但缺点是引入包装代币,用户和应用需要信任这些代币有1:1资产背书,并可能面临兑换麻烦。
  • Stargate采用的是多链共享流动性池模型。简单说,在各支持链上部署资金池(主要为稳定币等资产),当用户从源链桥出资产时,将资金注入源链池并在目标链池提取等值资产,从而实现原生资产的直接跨链交换。整个过程通过LayerZero的消息传递协调两端池子的资产增减。Stargate的亮点在于无需发行包装代币,用户在目标链获得的是目标链的原生资产(例如跨链转移USDC,从以太坊存入后,直接在Polygon提取原生USDC),避免了传统桥产生各种包装版本资产的繁琐和兑换成原生资产时滑点风险。但缺点是需要在每条链事先准备大量流动性,资本效率相对较低,且存在池子资金深度和在链间的平衡问题。

Wormhole认为,如果能把Stargate(擅长流动性池)和自己(擅长lock-and-mint)结合起来,就能打造一个跨链领域的"超级航母",形成市场主导地位。

战术骚扰:很多人觉得,Wormhole的真实目的可能就是给对手LayerZero"添堵"。你想想,就算最后买不成,能逼着迫使LayerZero支付更高溢价、“花更多钱买回自己产品”,无形中消耗其资源;或者在他们社区里制造点混乱,拖慢他们的发展节奏。对自己来说都是稳赚不赔的买卖。

树立形象:Wormhole通过这次发声,也给自己树立了一个"为社区争取利益"的好形象。通过扮演了为Stargate股东谋求更大利益的“白衣骑士”角色,可以说是赚足了眼球。

这是一种几乎没有失败风险的竞争策略——要么抢到核心资产,要么让对手多花钱、丢面子

WORMHOLE是玩真的吗?

任何对Wormhole的评估都绕不开一个重要历史事件:2022年2月,Wormhole遭受了DeFi历史上最大的黑客攻击之一,损失超过3.2亿美元。但事件的后续发展很戏剧性:Wormhole的主要支持者Jump Crypto立即自掏腰包,全额补偿了所有用户损失。这一史无前例的"救市"行为,虽然暴露了早期的安全问题,但也向市场展示了Wormhole背后雄厚的财务实力。

当初3亿多的窟窿都能即时填补,筹措资金应不成问题。另外,Wormhole的声明也强调他们需要时间调研Stargate财务和风险状况,暗示其确有认真尽调并融资的打算。Wormhole基金会要求Stargate团队提供详尽的资产清单、用户数据、法律风险等信息供其评估。这些举动表明Wormhole在严肃对待这次潜在收购,而非纯粹搅局喊价。

谁是赢家?市场影响分析

各方初步反应

Wormhole发声后,Stargate官方社交媒体一反之前与LayerZero互动的热络态度,选择了噤声不表态。LayerZero联合创始人Bryan则在X平台上简短回应:"这事不可能发生"("That's not happening.")。由此看来,LayerZero对Wormhole的横刀夺爱相当排斥,表明不会轻易让步或退出。

市场上的大多数声音还是认为,Stargate团队与LayerZero早已达成内部协议,Wormhole即便喊价,多半只是让LayerZero多花点钱,最终Stargate仍会并入LayerZero,不会出现戏剧性逆转。

因此接下来几天,Stargate社区是否决定暂停原有投票、开启新一轮竞争性流程,将是关键看点。

各方利益分析

  • STG持有者:面临艰难抉择:接受LayerZero方案可获得ZRO生态权益,但0.1675美元的收购价被质疑过低。理想情况是有竞争抬价但最终仍由LayerZero收购,既确保生态协同又拿到更高对价。值得注意的是,许多STG持有者本就看好LayerZero生态,因此支持率较高。
  • Stargate团队:核心团队与LayerZero关系密切,LayerZero收购对他们最为稳妥,可继续在熟悉环境中发展。若Wormhole接管,团队去留存疑,可能因文化不合而离开,影响项目连续性。
  • LayerZero团队:LayerZero收购成功将带来技术整合、财务增强和市场地位巩固等多重利好,ZRO已上涨15%反映市场预期。风险是竞争可能推高收购成本,稀释现有权益。但LayerZero基本确定会全力保住这一核心资产
  • Wormhole相关方:无论结果如何都有收益:成功收购将创造跨链巨头,失败也能削弱竞争对手、提升自身声誉、试探对手底线。这是一招"进可攻退可守"的战略博弈。
  • 普通用户:短期影响有限,长期看不同归属将影响产品形态。LayerZero收购可能带来更一体化服务(一个平台上完成信息跨链与资产跨链),Wormhole收购则可能融合**"流动性池"与"Lock-and-Mint"**两种桥模式。但跨链桥集中度提升是趋势,既有效率优势也有中心化风险。
  • 其他竞争项目:这场并购战对其他跨链桥也产生示范效应。Axelar、Synapse可能也会成为大玩家眼中的收购目标。他们或寻求加强护城河,以免步后尘被低价收编;亦或考虑与更大平台结盟自保。

最可能的结局

考虑到LayerZero和Stargate"血浓于水"的紧密关系,再考虑到LayerZero修正案已获得88.6%的支持率,最可能的结果是Stargate最终被LayerZero收购。两者的团队历史、技术集成和战略协同是外部竞购者难以比拟的优势

不过,Wormhole的介入并非毫无作用。它成功地将"低估值"议题公开化,给LayerZero带来了舆论压力。因此,LayerZero可能会在最终方案中适当提高报价或增加其他激励措施

行业意义:成熟市场的标志

这次事件标志着加密行业从技术驱动的"蛮荒时代",进入战略整合与商业竞争并存的"成熟时代"。

我们看到了三个重要趋势:

  1. "协议并购"时代来了:以后,项目之间的竞争可能不再只是写代码、拉用户,还会像传统商业世界一样,出现真金白银的收购,甚至是"恶意收购"。
  2. DAO不再是摆设(起码这一次不是):我们看到了社区的力量。一个组织良好的DAO,真的可以在上亿美元的商业决策中,为自己争取到话语权和利益。
  3. 理想与现实的平衡:去中心化理想(最初Stargate独立经营)与商业效率需求(现在又要合并成一体)之间的张力更加明显。去中心化的理想很美好,但在残酷的市场竞争面前,为了效率和生存,有时候中心化的整合与决策也是一种无奈但现实的选择。

结语

无论Stargate最终花落谁家,这场收购传奇都将成为加密世界应对传统商业战略的经典案例。它提醒我们,随着行业的成熟,单纯的技术创新已经不够,资本运作、治理智慧和战略眼光同样重要。

这场跨链桥大战还在继续,让我们拭目以待最终结果。不管怎样,它都已经为整个行业的发展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它就像一个十字路口,预示着我们正从一个自由探索的时代,迈向一个巨头林立、合纵连横的新阶段。

  • 本文基于公开信息分析,不构成投资建议。加密货币投资存在较大风险,请谨慎决策,DYOR。
  • 如果您喜欢本文,欢迎关注、点赞和转发支持!
W7.87%
ZRO7.28%
此页面可能包含第三方内容,仅供参考(非陈述/保证),不应被视为 Gate 认可其观点表述,也不得被视为财务或专业建议。详见声明
  • 赞赏
  • 评论
  • 转发
  • 分享
评论
0/400
暂无评论
交易,随时随地
qrCode
扫码下载 Gate App
社群列表
简体中文
  • 简体中文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 繁體中文
  • Español
  • Русский
  • Français (Afrique)
  • Português (Portugal)
  • Bahasa Indonesia
  • 日本語
  • بالعربية
  • Українська
  • Português (Bras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