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

实践中的 FHE 智能合约

详细阐述了 FHE 如何应用于智能合约领域,包括架构设计、数据流程和 FHEVM 模型。解析了与链下协处理器的整合方式、密钥管理策略以及混合验证方法。重点展示了实际应用场景,如保密 DeFi、DAO 中的隐私投票机制以及区块链上的隐私保护 AI 计算。

保密智能合约简介

全同态加密为智能合约领域开创了全新范式,使合约能够对加密数据进行运算,同时确保底层信息不会暴露给区块链网络或合约逻辑本身。传统智能合约具有固有的透明性特点;所有参数、状态变量和计算过程对网络中的每一位参与者都完全可见。这种透明性虽然增强了可审计性,却也排除了那些对保密性要求极高的应用场景。金融交易、医疗记录、供应链数据和身份凭证等领域,透明度反而会带来不可接受的风险。

通过整合全同态加密技术,智能合约能够处理加密输入,同时保持分布式应用程序所需的可验证执行特性。这就形成了业内常称的”保密智能合约”:一种行为与传统合约相似但完全不会暴露其处理数据的合约系统。它接收密文,直接对密文执行计算操作,并返回加密结果。只有数据所有者能够解密这些结果,既保障了隐私安全,又充分利用了区块链的不可篡改性和共识机制。

FHE 智能合约的架构

支持 FHE 功能的智能合约架构与传统合约存在显著差异。主要区别在于数据的流转方式。用户首先通过公钥在本地加密数据,然后将数据提交至区块链。这些加密数据(即密文)成为链上部署的合约逻辑的输入内容。与零知识证明系统不同(后者仅提供正确性证明而不揭示输入),FHE 技术允许合约直接对加密数据本身执行完整的计算过程。

FHE 智能合约通常由三层结构组成。第一层是由数据所有者在链下执行的加密和解密流程。第二层是合约执行环境,通过同态函数对密文执行算术或逻辑运算。第三层是验证机制,确保结果的完整性和准确性。根据具体实施方案,这种验证可能涉及额外的加密证明,如零知识证明,以确认计算操作的忠实执行。

这种架构需要引入传统智能合约框架中不存在的新原语。同态加法、乘法和布尔门替代了标准算术运算,专用密钥管理系统必须同时支持加密密钥(用户使用)和评估密钥(合约使用)。高效安全地管理这些组件是使 FHE 在去中心化环境中实现实用化的核心要素。

FHEVM 模型

将全同态加密整合到现有区块链生态系统的最显著尝试之一是由 Zama 团队开创的 FHEVM。FHEVM 对以太坊虚拟机(EVM)进行了调整,使其能够处理加密数据。它引入了加密状态变量、加密交易和适用于密文的操作码,使合约能够在不解密的情况下执行逻辑操作。该模型保持了与现有 EVM 工具的兼容性,同时增添了保密层。

在 FHEVM 中,每个合约都维护着一个加密状态,这意味着即使存储的数值对网络也是不可读的。当用户提交交易时,他们使用公共评估密钥加密输入,并将密文发送到区块链。智能合约通过 FHE 方案(通常采用 TFHE,因其在处理逻辑门方面的效率优势)定义的同态操作处理密文,并生成加密输出。用户随后使用私钥在本地解密结果。

FHEVM 的关键创新在于将加密与验证分离。虽然区块链无法看到明文值,但由于密文上的操作具有确定性,它仍能验证合约逻辑的完整性。结合共识机制,这确保了所有节点都能达到相同的加密状态,而无需接触底层数据。

协处理器和链下执行

直接在链上执行全同态计算在计算资源和 gas 费用方面仍然代价高昂。为解决此问题,多种架构引入了链下协处理器。在这种模型中,区块链记录加密输入和状态转换,而复杂计算则在为 FHE 操作专门优化的链下环境中进行。计算完成后,协处理器将加密结果提交回区块链进行状态更新。

这种工作分配方式反映了零知识 rollup 和乐观 rollup 中的发展趋势,通过分离执行和共识来提高可扩展性。对于 FHE 智能合约,协处理器允许处理更复杂的工作负载——如加密机器学习推理或多方计算——而不会使基础层承担繁重的加密操作。Fhenix 等项目正在积极探索这种设计理念,将 FHE rollup 与以太坊整合,提供既保密又保持信任最小化的执行环境。

主要挑战在于确保链下计算的无信任性。可验证计算和零知识证明等技术可以与 FHE 互补,使区块链能够确认加密结果对应于有效计算,即使它无法查看底层明文。这种混合方法融合了不同隐私保护技术的优势,创造出安全且可扩展的保密合约系统。

密钥管理和访问控制

密钥管理是部署 FHE 智能合约最关键的环节之一。与传统加密不同(在传统加密中单个用户同时控制加密和解密密钥),FHE 需要谨慎管理多种类型的密钥。用户使用公钥加密他们的输入,而合约则使用从同一密钥对派生的评估密钥执行计算。只有用户持有解密所需的私钥,这意味着区块链在任何时刻都无法访问明文数据。

这种设计引发了几个问题。如果每个用户都持有自己的私钥,多个用户如何参与同一合约?一种方法是采用阈值 FHE,其中解密需要多方协作,确保没有单个用户能够独自解密敏感输出。另一种是生成共享评估密钥,允许集体操作而不影响个人隐私。这两种模式都在去中心化环境中积极研究,重点关注互操作性和信任最小化。

当数据被加密后,访问控制也变得更加复杂。基于明文属性的传统权限检查不再可行;取而代之的是,必须同态评估加密策略或加密标签。这一领域仍处于发展阶段,实验性设计正在探索将基于属性的加密与 FHE 结合,以在保密智能合约中实现精细化权限控制。

FHE 智能合约的应用场景

对加密数据进行计算的能力开启了传统透明区块链上无法实现的全新去中心化应用类别。在去中心化金融领域,FHE 实现了保密借贷市场,其中抵押品价值和贷款条款保持私密性但仍可执行。自动做市商可以处理交易而不暴露流动性头寸或交易策略,有效减轻抢先交易和矿工可提取价值的风险。

在治理方面,全同态加密支持 DAO 中的隐私投票机制。成员可以提交加密选票,智能合约能够同态地进行计票,产生既可验证又保密的结果。专家指出,这种机制既保护了投票者的隐私,又维护了决策过程的完整性和透明度。

除金融和治理外,FHE 还为去中心化身份和健康数据管理创造了新可能。个人可以证明资格或分享医疗见解,而无需揭示底层敏感信息。AI 模型能够在加密数据集上进行推理,实现协作机器学习,使数据所有者和模型提供者都不必暴露各自的专有资产。

性能考量和当前限制

尽管前景广阔,全同态加密相比传统加密技术甚至零知识证明系统,计算成本仍然相对较高。同态操作的成本,尤其是乘法和自举操作,可能显著影响交易吞吐量和 gas 费用。因此,当前实现主要聚焦于交易量较低但隐私需求较高的应用场景,如机构级 DeFi 或私密治理机制。

方案设计和硬件加速领域的最新进展正在缓解这些挑战。TFHE 的亚毫秒级自举技术和专用同态处理单元显著降低了延迟,而混合架构则将复杂计算分流至协处理器或 rollup 系统。然而,这项技术仍处于初期阶段,广泛采用将取决于持续的性能改进和跨库框架的标准化进程。

另一项限制是开发者可访问性。尽管 TFHE-rs 和 Fhenix 的 SDK 等库降低了入门门槛,但构建 FHE 应用程序仍然需要理解噪声预算、密文打包和密钥管理复杂性等专业知识。抽象层和开发工具的成熟对于将保密智能合约引入区块链主流开发环境至关重要。

免责声明
* 投资有风险,入市须谨慎。本课程不作为投资理财建议。
* 本课程由入驻Gate Learn的作者创作,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绝不代表Gate Learn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