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偶像应援 · Gate送你直达 Token of Love! 🎶
家人们,现在在Gate广场为 打 Token of Love CALL,20 张音乐节门票等你来瓜分!🔥
泫雅 / SUECO / DJ KAKA / CLICK#15 —— 你最期待谁?快来一起应援吧!
📌 参与方式(任选,参与越多中奖几率越高!)
1️⃣ 本帖互动
点赞 & 转发本帖 + 投票你最爱的艺人
评论区打出 “我在 Gate 广场为 Token of Love 打 Call !”
2️⃣ 广场发帖为 TA 打 Call
带上 #歌手名字# + #TokenOfLove#
发帖内容任选:
🎵 最想现场听到的歌 + 心情宣言
📣 应援口号(例:泫雅女王冲鸭!Gate广场全员打 Call!)
😎 自制表情包/海报/短视频(加分项,更容易中奖!)
3️⃣ 推特 / 小红书发帖打 Call
同样带上 #歌手名字# + #TokenOfLove#
内容同上,记得回链到表单 👉️ https://www.gate.com/questionnaire/7008
🎟️ 奖励安排
广场优质发帖用户:8张门票
广场幸运互动用户:2张门票
Twitter 优质发帖用户:5张门票
小红书优质发帖用户:5张门票
📌 优质帖文将根据文章丰富度、热度、创意度综合评分,禁止小号水贴,原创发帖更易获奖!
🕒 8
观点:Pendle 化如何用 DeFi 语言编程香港车位的交易本质?
作者:@agintender
原文链接:
声明:本文为转载内容,读者可通过原文链接获得更多信息。如作者对转载形式有任何异议,请联系我们,我们将按照作者要求进行修改。转载仅用于信息分享,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不代表吴说观点与立场。
我们活在一个由期望和现实构成的世界里。你手中的资产,无论是一串代码还是一块水泥地,其价值究竟是什么?是它当下的所有权,还是它未来的无限可能?
大多数投资,都把“资产”和“时间”揉成一团卖给你。而 Pendle,则像一位精准的外科医生,用一把“时间的手术刀”将其剖开,让我们得以窥见价值的本质。利率的买卖 = 该资产时间价值的买卖。
这个思维框架,在审视另一个看似风马牛不相及的领域——寸土寸金的香港车位市场时,会产生一种惊人的共鸣。你会发现,许多传统的金融操作,本质上就是 Pendle 的影子,只是以前缺少一个清晰、可编程的语言去描述它。(这个描述就是夸张的说辞,别太较真 )
它们共同揭示了一个深刻的秘密:任何资产的本质,都可以被拆解为“本金”与“收益”两个维度,这不仅仅是金融操作,更是一场关于时间、所有权和人类欲望的社会实验。
一、Pendle 的时空手术刀:PT 与 YT 的诞生
首先,让我们理解 Pendle 在做什么。它对任何有利息的资产(例如 stETH)进行了一次时空解构手术。一笔资产进去,两样东西出来:
本金代币 (Principal Token - PT):这代表了资产的“确定性”。它是一张到期可兑回“标的本金”的凭证。你用今天的折价,买入一个确定的未来。PT 剥离了所有浮动的收益,只留下一个承诺:在未来,物归原主。
收益代币 (Yield Token - YT):这代表了资产的“可能性”。它是一张门票,赋予你权利去捕获在到期日之前,该资产所产生的所有未来收益。这些收益是不确定的、浮动的。到期后,YT 价值归零。你买的不是资产本身,而是资产在一段时间内的“产出权”,一场对不确定的未来的赌注。
这场手术的核心,是将资产的所有权在时间维度上进行了切割。直观来看,它们的价格关系约为:PT 价格 + YT 价格 = 标的资产现价。市场用真金白银的交易,把“未来的时间片”拆分、定价,再重新分配。
二、香港车位:一场隐形的 PT/YT 游戏
现在,让我们把视角切换到香港。一个 300 万港币的车位,早已超越了其使用属性,成为一个纯粹的金融游戏。当一个投资者买下它时,他实际上在脑中,已经不自觉地完成了和 Pendle 一样的拆分:
· 车位产权 = PT:那块看得见、摸得着的水泥地本身,代表了“最终可变现的本金”。它是在这个拥挤都市里的稀缺性,是抵御时间侵蚀的保障。这就是车位的未来所有权。
· 租金收益权 = YT:在特定期限内(例如未来 36 个月)的“月租金现金流”,以及更重要的,对未来价格暴涨的“投机溢价”。这就是车位的现在所有权。
当一个香港人说“买车位好过买股票”时,他交易的其实主要是这个车位的“YT 属性”。这样一来,传统里模糊的“买车位=买资产+收租”的混合包,被拆成了两张清晰的票据。
三、三种玩法,两种人生的镜像
Pendle 将玩法标准化,而这些玩法,早已在现实世界的车位交易中上演。
· Pendle 玩法:存入资产,立即卖掉 YT,只保留 PT。这相当于“把未来收益预先折现”,换取今天的确定性回报。
· 车位玩法:开发商或大业主,将未来 3 年的租金收益权(YT)打包卖给运营商,一次性拿回现金,提前锁定一个确定的内部回报率 (IRR)。
· 适合谁:厌恶波动、只想赚取“时间价值”的保守型投资者或机构。
· Pendle 玩法:直接在市场上买入 YT,赌未来收益率会上升,从而获得超额回报。
· 车位玩法:专业运营商接手租金收益权,赌的是出租率、租金议价能力,以及“通过改造/联营/数字化提效”带来的运营增量 (Alpha)。
· 适合谁:有专业运营能力、能承受风险、追求超额回报的进取型玩家。
· Pendle 玩法:为 PT/YT 交易对提供流动性,赚取手续费和激励,同时管理着时间衰减带来的无常损失。
· 车位玩法:开发商或管理公司成为“撮合者”,通过预售租金、回购条款、打包销售等方式,在不同期限和风险偏好的买卖双方之间制造价差,赚取流动性溢价。
· 适合谁:能管理复杂风险、擅长定价与对冲的专业金融机构。
四、风险的同构:从智能合约到法律文书
Pendle 将风险代码化,而这些风险,与现实世界一一对应,惊人地相似:
· 利率风险 —— 宏观融资环境:美联储加息,DeFi 基础利率上升,PT 折价加深;现实中按揭利率上升,资产估值同样承压。
· 标的底层风险 —— 法律与权属风险:智能合约的漏洞,可能让你的资产灰飞烟灭;现实中,一份有瑕疵的产权文件或管理条例,同样能让你的租金收益(YT)变成一张废纸。
· 流动性风险 —— 交易摩擦成本:链上资产可以 24/7 交易,但流动性枯竭时也会面临巨大滑点;线下资产则有印花税、律师费、过户时间等高昂的摩擦成本。PT/YT 化的价值之一,就是极大地降低了这种摩擦。
五、醍醐灌顶的瞬间:三句思维冲击
当我们用 PT/YT 的语言来重新审视世界,冲击感便油然而生:
2 收益不是天经地义的“附属品”,而是独立的资产:当你把收益权从资产中剥离,市场会用价格残酷地告诉你,它到底值多少钱。
3 流动性是新的护城河:谁能把线下复杂的、非标的权利,转化为清晰、标准化、可流通的权利,谁就能把“看不见的时间红利”变现。
六、终极追问:是市梦率?还是市盈率?
这场跨越虚拟与现实的对比,最终引向了几个根本性的问题:
· 存在的本质:一个资产的“存在”,究竟是其物理实体(PT),还是它所能产生的效用与现金流(YT)?当 YT 的投机价值远超 PT 时,我们追求的到底是资产本身,还是一种名为“收益”的幻觉?
· 确定性的代价:为了获得未来的确定性(持有 PT),我们愿意放弃多少当下的可能性?反之,为了追逐无限的可能性(炒作 YT),我们又愿意承担多大的风险?
· 欲望的形态:Pendle 和香港车位,都像一面镜子,照出了人类最原始的两种欲望:对安稳的渴望(PT)和对暴富的贪婪(YT)。金融市场的全部复杂性,或许都源于这两种力量永恒的角力与平衡。
从 DeFi 的代码到香港的钢筋水泥,我们看到的是同一个故事。人类从未停止发明新的工具和契约,去切割、交易和赌博我们唯一无法再生的资产——未来。
下一次,当你看到一个令人咋舌的资产价格时,不妨问问自己:这其中,多少是本金,多少是梦想?
当资产被时间切开,交易的不再是笼统的好与坏,而是明确的选择与责任。这,就是让时间说真话。只是你愿意为时间付出多少代价?
知其然,且知其所以然。
免责声明:利益相关,NFA。